一、項目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快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中醫醫療和健康服務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7)23號)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等文件精神,結合《中醫藥法》“發展中醫藥教育,培養中醫藥人才,運用并推廣適宜的中醫藥技術方法”要求,經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和國家衛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人才中心)充分溝通、友好協商,雙方共同合作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 二、項目概述 根據國務院《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支持社會力量提供中醫醫療和健康服務的意見》(國中醫藥醫政發(2017)23號)精神,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委托中醫養生康復醫療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養生康復專委會)負責本方項目具體實施工作,并由養生康復專委會牽頭組建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項目專家委員會),養生康復專委會負責項目教育培訓工具開發、項目師資培訓及考核平臺建設、教學點及項目日常運營工作。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工作,為中醫藥事業發展提供標準化培訓服務,在中醫藥健康服務領域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項目體系 項目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為參考依據,結合中醫藥適宜技術,圍繞針法類、灸法類、按摩療法、中醫外治療法、中醫內服法、中藥炮制及女性健康調理開展七大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項目。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關于“建立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制度”為要求,通過開展針對健康服務崗位職業服務需求為導向的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提高健康服務從業人員服務技術水平,進而形成“人民健康需求+職業化培訓+健康服務職業化發展”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以“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為基本原則,整合中醫藥行業專家、高等院校及行業專業學術團體資源,以崗位技能培訓為核心,以社會化服務需求為導向,通過搭建項目培訓信息工作平臺、建立項目培訓管理制度、開發項目培訓服務工具,積極為醫藥衛生行業的學歷教育機構、專業培訓機構、健康服務企業提供技術培訓及管理服務,共同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工作。 通過建立項目管理制度體系,編制《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管理辦法》等制度文件,對項目開發、機構遴選、培訓實施、考核管理等建立全流程的制度管理體系,以保障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工作實施的規范化要求。 通過中醫藥行業專家、高等院校及行業專業學術團體資源,以人社部頒布的《職業培訓包開發技術規范(試行)》為技術要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為參考依據,遴選培訓項目、開發培訓標準及大綱、編制培訓教材與考核題庫、錄制網絡培訓課件、搭建培訓管理信息平臺,為項目機構及項目學員提供科學、專業的培訓服務,保障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工作實施的標準化要求。 通過搭建項目培訓信息工作平臺,實現項目實施的信息化管理。通過網絡信息工作平臺發布項目相關信息,保障信息傳遞的準確性與一致性。以網絡信息工作平臺作作為實現項目機構及項目學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渠道,以保障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培訓項目工作實施的統一化要求。 
四、項目培訓模式 項目采取線上理論教學與線下實操面授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其中,線上理論培訓部分,由項目專家委員會邀請高等院校、醫療機構、行業學術團體內專家學者,共同為培訓項目錄制了全程系統的在線網課,參訓學員須統一通過項目指定培訓平臺接受線上培訓,學員參加線上培訓最低時長要求不得低于36學時(每學時45分鐘);線下實操面授部分,由通過審核設立的項目培訓教學點統一按照項目管理辦法及項目培訓大綱要求組織開展現場培訓,學員完成線下面授培訓后統一參加項目考核。 項目要求中醫小兒推拿培訓總學習時長至少達到78學時,其中線上培訓時長不得低于36學時,線下培訓時長不得低于42學時。 項目要求中醫體質評估調理培訓總學習時長至少達到85學時,其中線上培訓時長不得低于36學時,線下培訓時長不得低于49學時。 項目要求中醫康復培訓總學習時長至少達到85學時,其中線上培訓時長不得低于36學時,線下培訓時長不得低于49學時。 
五、項目培訓教學點申報及工作流程 申請成為項目培訓教學點的機構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經批準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醫類院校、公立職業培訓學校以及工會、殘聯、婦聯等社會團體; 2.具備獨立產權的固定辦公場所,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與其業務相適應的專職管理人員; 3.具備與其申請開展的培訓項目配套的資金、技能操作培訓場地及培訓設備。 申請審核與協議合作的程序 1.擬申報單位應根據本辦法對照自身實際情況,符合條件的申報單位提交申請書及單位資質證明資料; 2.養生康復專委會在收到申報材料后和人才中心共同對申報單位的培訓資質、培訓場地等進行核查; 3.針對符合申報條件并通過審核的單位備案由養生康復專委會與申報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并通過項目培訓信息工作平臺向社會公布,授權項目培訓教育點開展相應的項目培訓工作; 4.項目培訓教學點應按項目相關技術要求及管理制度在轄區內開展技術培訓項目工作,接受技術指導、考核管理和監督管理,未經審核內容不得以項目名義對外發布,堅決杜絕一切不實宣傳,并禁止開展一切未經許可的計劃外培訓; 5.項目培訓教學點的登記事項需要變更的,應當自有關事項變更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申請變更登記。 六、培訓項目 2020年項目第二批開設三項技術培訓,包括中醫康復技術、小兒推拿技術與中醫體質評估調理技術,具體內容詳見附錄《關于2020年開展技術培訓相關內容的說明》。 七、項目推廣 養生康復專委會歡迎廣大高等院校、衛生行政部門、公立職業學校,或婦聯、殘聯、工會等正規的社會團體和行業組織參與項目,雙方共同合作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